新闻动态
本月初,江北新区企业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喜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首届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全球奖”名单中,中网卫通凭借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的突出成绩,从62个国家的272家参选企业中脱颖而出,入围“全球奖”20强。
7月14日,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首批20家试点地区名单公布,江北新区作为全省唯一区县(园区)入选;5月26日,江北新区灵雀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发行,为16家灵雀企业105项专利成功“变现”……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推进器,近年来,江北新区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拓展知识产权运用的“广度”,在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和高效率运用方面不断破题,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高地。
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成果越丰硕,随之而来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也就越大。“专利授权周期长、维权举证难是众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南京华讯知识产权顾问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信得律师说。
如何破题?江北新区通过加强载体建设、完善保护手段,引入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全国首个法治园区,引进多家高端法律服务机构,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链条。
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首先要解决专利授权问题。今年4月,中网卫通通过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快速审查通道,申请了“低轨卫星”技术的发明专利,仅用几个月就拿到了授权证书。“如果没有绿色通道,需要花费2至3年。”中网卫通知识产权部经理孙俊说。
“通过快速审查授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完成核心技术的专利化、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快速形成市场竞争力。”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部部长刘连政介绍,保护中心的快速审查通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三个领域,契合江北新区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同时也面向全市的企业提供服务。
据介绍,保护中心2022年上半年接受专利申请预审案件2265件,通过快速审查通道,预审合格1352件,取得授权1307件。
“目前,知识产权的维权途径包括诉讼、仲裁和调解,华讯在代理客户的案件中,基本上都是通过上述方式解决。”李信得律师介绍,江北新区建有知识产权法庭、仲裁院、维权援助分中心等一系列平台,强化多维度、宽领域、立体式的全链条保护,“这就相当于列出了一套维权菜单,供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事实上,80%以上的知识产权纠纷都不会进入到诉讼程序,因此,江北新区在仲裁和调解方面建设的平台和提供的服务就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企业维权更加便利。
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知识产权跨境保护成为创新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门必修课。拥有多项自主在研创新药的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将海外市场定位为企业未来产品的潜在市场,近年来尤其注重海外知识产权的布局。
江北新区海外知识产权联盟帮助威凯尔医药精准对接欧、美、日等多国优质的专利事务所,并组织联盟经验丰富的涉外专家评估国外专利申请成功率和费用预算,指导企业提高国外专利授权率。
“由于申请国外专利费用较高,流程复杂,而国内企业往往缺少经验,我们能为这些出口企业或潜在出口企业,围绕海外专利布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国际化贸易和技术活动提供法律保障。”联盟负责人逯楠说。
从仲裁到调解、从国内到国外,正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免去了后顾之忧。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体现区域创新活力的最小单元,在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创造“结出硕果”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中网卫通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2020年,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向全球提供服务。成立于2000年的中网卫通,便是一家从事“北斗+”业务的企业。
走进中网卫通办公楼,楼顶平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颇具科技感的圆盘,这些是由企业自主设计研发的移动气象台、卫星车载地球站、CDMA卫星便携站等卫星通信服务设备。“这些都是我们自主设计研发而成,拥有核心技术专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竞争力。”孙俊介绍,卫星应用产业属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专利丛林现象普遍;与此同时,在卫星产业发展中,技术迭代速度又很快,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赢得胜利,必须鼓励创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楼道内,随处可见创新成果展示板,专利墙上,贴有“没有知识产权意识的企业终将被淘汰”的标语,处处散发着高新技术企业独有的创新气息。
“这次,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与了首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的申报,最后能够入围全球前20强,感到非常荣幸。”孙俊介绍,“全球奖”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推出的一项全球奖励计划,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的企业和个人。中网卫通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得益于企业始终将知识产权作为核心战略、坚持技术创新。
在中网卫通,新员工入职需要接受知识产权培训,研发技术人员入职两年内至少要有一项知识产权创造;以员工名字命名创新产品,比如“裘德龙天线控制装置”“王铁城市积涝监测预警系统软件”“高云勇卫星天线自动复位控制方法”等;企业每年11月都会举行“知识产权表彰大会”,评选出知识产权创新团队及先进个人,给予荣誉证书、奖金等不同形式的奖励,一系列的“硬核”操作,对于刺激持续创新形成了良性循环。
截至2021年底,中网卫通已累计申请专利362件,拥有授权并保持有效专利数132件,通过PCT申请专利11项,拥有软件著作权93件,主持或参与国家标准3件、行业标准1件,其中相关VSAT通信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江北新区,正是一个个像中网卫通这样的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贡献力量。新区科创局知识产权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北新区的专利授权量逐年递增,从2018年的4864件增长至2021年的11413件;有效发明拥有量也大幅提升,从2018年的5413件增长至2021年的10014件。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
在江北新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一直是“两条腿走路”。新区科创局知识产权办负责人表示,围绕知识产权运用的创新,江北新区在全国可谓独树一帜。
科技型企业因为轻资产、缺乏厂房、设备等有效抵押物,一直以来都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江北新区积极创新,着力于让企业“知产”变“资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麦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我们平台为全国首创,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银行,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常务副总眭冰介绍,平台的最大特色是在大数据建模的基础上,用多维度的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代替了单线条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虽然质押物都是知识产权,但综合评价更加精准,银行的授信也更为顺畅。
2021年,“我的麦田”平台创新打造的“基于大数据知识产权评价的智能风控产品”通过央行测试后成功备案,其合规性、Kaiyun 开云安全性有了央行背书,作为国内首创,可以面向全国的银行系统提供服务。
自2017年落户江北新区,“我的麦田”平台当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仅8600万元,而2021年这一数据突破100亿元,平台的业务呈爆发式增长。“平台立足新区、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服务的客户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2021年的平均授信额度在600万元左右,解了众多企业燃眉之急。”眭冰说。
聚焦融资额度更高的企业需求,江北新区联合券商、服务机构等,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去年和今年,新区连续推出两款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其规模大、利率低、导向明确,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去年10月15日,“华泰—江北扬子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挂牌敲钟。该项目储架规模10亿元,首期发行1亿元,发行利率3.3%,涉及新区19家科技型企业授权专利155件,创同类项目全省最大发行规模、全国最低发行利率。值得一提的是,中网卫通也参与了此次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成功融资800万元。
今年5月26日,江北新区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再次敲钟,该项目为新区自主培育的灵雀企业量身打造,囊括16家企业的105件知识产权,储架规模4亿元,首期发行1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仅3.8%。新区企业金宁汇凭借该项目拿到了超过1000万元的融资,公司副总经理刘雅菱表示,“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区块链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专利资产证券化有力拓宽了融资渠道,将专利权的未来收益提前转化成经营性的现金流量,增强了企业加大研发和拓展市场的底气。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
除了创新,知识产权的运用还有更多“玩法”——比如,江北新区联合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的“专利导航”工作体系,分为区域导航、产业导航和企业导航。以产业导航为例,通过对专利的大数据分析,找到新区主导产业的薄弱环节,在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布局,进一步强链补链;企业导航层面,可重点对企业现状、竞争对手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分析和精确研判,为企业“导研发,导布局,导维权”。
在江北新区,知识产权的运用虽已“破题”,但政府、平台和企业,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解题”方法,为激励创新注入新动能。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Kaiyun 开云